檔案下載 新制評核標準-新制條文業經衛福部104年5月11日衛部醫字第1041662848 號函公告.doc
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實地訪視評核表
評核標準
評核說明:
- 等級說明:1:沒做到(待改善);2:差(less than average);3:可(average);4:好(better than average);5:完全符合(很好)(excellent)。評分1或5時,須填寫評分說明。
- 及格標準說明:
- 必要項目:“必”代表必要項目,訓練計畫必須完全符合此項目要求,不具備即未符合申請資格。
- 除必要項目外,訪視項目均須評為等級3以上,但、、、、、及等七個項目中得至多三個項目評為等級2。
- 如有任何一項評為等級1即未達最低及格標準,不得進入第二階段容額分配(排序)計算。
- 未收訓住院醫師之訓練計畫,評核表中、含3小項)、、、項不予評分,除此7個NA項目外,其餘項目均至少評為等級3,始達最低及格標準,得進入第二階段容額分配(排序)計算。
- 第二階段容額分配(排序)計算,以評分等級為分數者,應依該項佔分比例計算,加總後即為該計畫之總分。至未收訓住院醫師之訓練計畫,評核表中、、均評為等級2,而、含3小項)均評為等級3,再依泌尿科對於該7個項目之配分計算後,加計非NA項目之評分,即為該計畫之總分。
1.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
2.宗旨與目標
2宗旨與目標
2.1
訓練宗旨與目標
對六大核心能力訓練之執行情形。
評分標準:
等級1:未進行六大核心能力之評核。
等級2:有六大核心能力規則評核。
等級3:有六大核心能力規則評核,且住院醫師可符合該層級的知識與技能,60%以上住院醫師有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相關訓練課程與師資培育中心課程時數。
等級4:有六大核心能力規則評核,住院醫師可符合該層級的知識與技能,80%以上住院醫師有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相關訓練課程與師資培育中心課程時數。
等級5:有六大核心能力規則評核,住院醫師可符合該層級的知識與技能,且每位住院醫師有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相關訓練課程與師資培育中心課程時數。
2.2
訓練計畫執行架構
呈現機構執行架構、溝通機制與成效,包括:核心課程、師資、教學資源、訓練課程與訓練方式、考評機制、執行及檢討改進。
評分標準:
等級1:計畫完整涵蓋不足七個類別。
等級2:計畫完整涵蓋七至八個類別,其餘條件部分達成。
等級3:計畫完整涵蓋七至八個類別且計畫相關教師及行政人員與其職掌清楚呈現、規則舉行檢討會議並留記錄,有成效指標之追蹤。
等級4:計畫完整涵蓋所有九大類別且計畫相關教師及行政人員與其職掌清楚呈現、規則舉行檢討會議並留記錄,有成效指標之追蹤。
等級5:計畫完整涵蓋所有九大類別,並有泌尿科以外之科別參與強化訓練,相關教師及行政人員與其職掌清楚呈現、規則舉行檢討會議並留記錄,有成效指標之追蹤。
3.專科醫師訓練教學醫院條件
3專科醫師訓練教學醫院條件
(必要項目)
3.1
取得衛生福利部教學醫院評鑑資格主訓醫院之資格
1.衛生福利部教學醫院評鑑基準5.3西醫住院醫師訓練規定
2.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
3.符合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之主訓醫院資格
3.2
合作訓練醫院之資格
符合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之合作醫院資格
3.3
必要時有聯合訓練計畫
符合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之聯合訓練規定
主訓練醫院及合作訓練醫院的同意書有明確記載訓練政策。合作機構不得超過3家。主訓練醫院之受訓時間應達總訓練時間50%以上;合作訓練醫院應遵守主訓練計畫核定之委任訓練計畫。
4.住院醫師政策
4住院醫師政策
4.1
接受教導
有教師督導住院醫師政策、留有督導紀錄。計畫主持人有示範此政策,並與教師溝通。其抱怨及申訴可得到合宜處理。
評分標準:
等級1:有設置住院醫師導師1位,但沒有督導紀錄。從住院醫師的訪談無感受有實質效益。
等級2:有設置住院醫師導師1位,且有督導紀錄。從住院醫師的訪談無感受有實質效益。
等級3:每層級住院醫師至少有一位導師督導住院醫師的臨床工作與生活,且有督導紀錄。從住院醫師的訪談可感受有實質效益(書審免)。
等級4:住院醫師與導師比例至少為2:1,且有督導紀錄。並設有住院醫師總導師(可以主持人兼)掌理住院醫師之間的協調,且有督導與檢討記錄,從住院醫師的訪談可感受有實質效益。
等級 5:住院醫師與導師比例為1:1,且有督導紀錄,並設有住院醫師總導師(可以主持人兼)掌理住院醫師之間的協調,且有督導與檢討記錄,從住院醫師的訪談可感受有實質效益。
4.2.a
值班時間
住院醫師之工作及學習比例分配合宜,值班時間符合衛生福利部規定。
評分標準:
等級1:符合衛生福利部之基本規定:週工時(上限88小時)規定。
等級2:符合衛生福利部之基本規定:週工時(上限88小時)規定;連續工時(上限36小時)規定。
等級3:符合衛生福利部之基本規定:週工時(上限88小時);連續工時(上限36小時);平均不超過三天一班。
等級4:符合等級3,且參與院內各式課程與學會核心課程訓練。
等級5:符合等級3,且參與院內各式課程與學會核心課程訓練,並參與國際性研討會。
(註:依據衛生福利部101.05.16 發布之「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並隨規範異動得以同步調整)
4.2.b
工作環境
工作環境:包括值班室、置物櫃、網路與參考書資源、照顧病床數(或其他替代指標)、生物安全性(biosafety)。
評分標準:
等級1:無法達成照顧病床數上限15床與至少於職前訓練時做一次biosafety訓練。
等級2:等級3之條件部分達成。但符合照顧病床數上限15床;至少於職前訓練時做一次biosafety訓練。
等級3:有專用置物櫃; 網路、參考書資源足資工作與學術之需。
等級4:值班室與值班區為不同棟建築。有專用置物櫃;網路、參考書資源足資工作與學術之需;照顧病床數上限15床;至少於職前訓練時做一次biosafety訓練。
等級5:值班室在值班區附近、專用置物櫃;網路、參考書資源足資工作與學術之需;照顧病床數上限15床;至少於職前訓練時做一次biosafety訓練。
4.3
責任分層及漸進 (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住院醫師責任與能力分層漸進,需呈現在照護病人中(如:確實交班、堅守工作崗位等)。訓練單位有責任讓訓練完成的住院醫師在督導下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且具有對資淺住院醫師及醫學生的教學能力。
評分標準:
等級1:計畫書有住院醫師能力之訓練目標。
等級2:達到等級1且訓練內容涵蓋學員教學能力。
等級3:訓練計畫中明訂住院醫師的分層能力(應用可觀察的行為描述之,若似乎有臨床能力之漸進訓練,但未明文訂出者,僅能得到1或2)。
等級4:達到3且(a)-(c)部分做到。
等級5:達到3且(a)-(c)完全做到。
(a)教師能說出並執行對住院醫師能力之分層漸進訓練(需訪問教師及主持人)
(b)住院醫師的工作職責確實反映其分層能力(界定能做與不能做的範圍)
(c)教師能評量並判斷學員是否達到分層能力(呈現適當的評量工具以及學員評量結果)
5.教師資格及責任
5教師資格及責任
5.1
主持人
若有關於住院醫師訓練的改變(包括主持人人選更換、重大指導醫師變更、主訓練醫院以及合作訓練醫院的合約變動),有向RRC書面報告。
5.1.1
資格
(書面呈現專科醫師資格)、對臨床教育以及行政有足夠經驗、具領導才能。
評分標準:
等級1:未達等級2之範圍。
等級2:主持人具部定講師以上資格,或泌尿科專科醫師資格,但在教學醫院擔任專任主治醫師資歷與教學經驗不足3年。
等級3:主持人具部定講師以上資格,或泌尿科專科醫師資格,且在教學醫院擔任專任主治醫師3年以上資歷並具有教學經驗。
等級4:主持人具泌尿科專科醫師年資7年以上資歷,且需具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以上資格,且在該院連續服務2年以上,具有教學與行政經驗。
等級5:泌尿科專科醫師年資7年以上且具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以上資格。臨床教育能力:具備該院/醫策會之教師資格,完成該院師培時數要求(若該院沒有要求亦不合格)。行政經驗:擔任過主持人/主管、或參與過學會/院方委員會,且無不良事蹟。
5.1.2
責任
(一)主持人臨床教育及行政經驗足夠,主導及擬訂專科對住院醫師的教育目標並督導執行。規劃住院醫師能力逐年進展。住院醫師遴選作業合宜。督導教師及學科其他的工作人員。對病人照顧分層負責;制定對住院醫師知識、技能及態度等表現之評估制度。並定期評估訓練計畫成果。學員有義務記錄自己的學習內容與過程,主持人則須監督整個學程中病例數與疾病種類之適當性。
評分標準:
責任 (訪談主持人) 訪問主持人時看出對下列職責負起責任:(1)「主導及擬訂專科對住院醫師的教育目標、住院醫師分層能力、並督導執行與評量」。可以說出規劃目標、分層能力支援由,可以說出檢討後之未來作為。(2)住院醫師遴選作業。(3)督導教師及學科其他的工作人員,會說出督導的進行架構、進行狀況。(3) 會說明對住院醫師及整個計畫所制定之評估制度。其優缺點,與成效。(4)能呈現學員記錄之完整性與可靠性,說明各學員接受病例數與疾病種類之適當性。
等級1:有規劃並制定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考核評估表,沒有確實執行。
等級2:有規劃並制定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考核評估表,並訂出考核評估時程,沒有確實執行。
等級3:有規劃並制定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考核評估表,並訂出考核評估時程,有確實執行並有記錄。
等級4:有規劃並制定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考核評估表,並訂出考核評估時程,有確實執行並有記錄,同時有監控住院醫師學程進度。
等級5:有規劃並制定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考核評估表,並訂出考核評估時程,有確實執行並有記錄,同時有監控住院醫師學程進度並調控。
(二)注意住院醫師因情緒及精神上的壓力,或藥物、酒精成癮對工作執行及學習程序上的負面影響。主持人應提供輔導,並協助其面對問題。
評分標準:
需涵蓋理念、作為、及制度三方面。主持人能說出「情緒及精神上的壓力,或藥物、酒精成癮」的早期警訊,能說出尋求協助的正確方式,院方有提供輔導之專業人員或單位/體系。對於出現問題的學員呈現發現與輔導紀錄。
等級1:主持人沒有在導師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上簽名。
等級2:主持人只有在導師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上簽名。
等級3:院方有提供輔導之專業人員或單位/體系。主持人只有在導師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上批示並簽名。
等級4:院方有提供輔導之專業人員或單位/體系。主持人有在導師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上批示並簽名,且每年有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
等級5:院方有提供輔導之專業人員或單位/體系。主持人有在導師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上批示並簽名,且每6個月有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
5.2
教師
5.2.1
資格
(書面呈現具備專科醫師資格)專任專科醫師,具備適當年資、督導(supervision)及臨床教學的能力。需呈現專職教師人數。
評分標準:
臨床教育能力:具備該院/醫策會之教師資格,完成該院師培時數要求(若該院沒有要求師培時數則不合格)。
督導(supervision)能力:由訪談、工作排程或規範中看出教師確實花時間觀察與指導學員。若不符合則向下降一級。
每四位專任泌尿科專科醫師每年可訓練一名住院醫師。
等級1:專科醫師4位(含)以上。
等級2:專科醫師4位(含)以上,5年(含)以上專科醫師1人(含)以上。
等級3:專科醫師4位(含)以上,5年(含)以上專科醫師3人(含)以上。
等級4:專科醫師6位(含)以上,且(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為3人(含)以上。(註:教授、副教授人數可為零)
等級5:專科醫師6位(含)以上,且(教授+副教授)為3人(含)以上。(註:教授、副教授其中之一可為零)
5.2.2
責任
指導教師必須,對訓練住院醫師付出足夠的時間,以達到訓練目標。教師須具有合乎醫療倫理的觀念與作為,以為住院醫師之表率。要參與教學目標制定、執行(含參加會議)、評量、及成效檢討。
評分標準:
監督指導之頻率/時間:查房/每日、查核學員病歷/每週、門診/每月一次教學門診、其他指導:住診教學、導生座談、訪談集資料查詢中看教師參與各樣教育相關會議出席率,能以學員照顧的案例指導醫療倫理;且沒有不合倫理之事件發生。
等級1:教師未確實執行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及考核評估,未有記錄及蓋章。
等級2:教師未確實執行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及考核評估,僅有記錄及蓋章或簽名。
等級3:教師確實執行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及考核評估,有記錄及簽名。
等級4:教師確實執行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及依時程進行考核評估且有記錄,並有評論及簽名。
等級5:教師確實執行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及依時程進行考核評估且有記錄,並有評論及簽名。有導師與住院醫師的個別訪談或輔導記錄。
5.3
其他人員
有專人管理專科資料及有關住院醫師的事務。
評分標準:
等級1:沒有專人管理住院醫師的檔案資料
等級2:有專人管理住院醫師的檔案資料,未分類歸檔以備查。
等級3:有專人管理住院醫師的檔案資料,有分類歸檔以備查。
等級4:有專人管理住院醫師的檔案資料,依層級及分類(學習訓練課程、考評記錄、回饋) 歸檔以備查。
等級5:有專人管理住院醫師的檔案資料,每位住院醫師皆有各自的檔案資料歸檔以備查。
6.訓練項目、課程及執行方式
6訓練項目、課程及執行方式
6.1
訓練項目
(書面教育項目應符合教育目標)
評分標準:
書審及訪談教師,看出訓練計畫之訓練項目至少涵蓋衛生福利部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會的規定,即符合「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課程基準」,能界定專科醫師應有的執業能力,以及對照所需的訓練內容。
等級1:涵蓋不足60%
等級2:涵蓋60-69%
等級3:涵蓋70-79%
等級4:涵蓋80-89%
等級5:涵蓋90%以上
6.2
核心課程
核心課程按照衛生福利部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會的規定制定,包含成為一位專科醫師所需的訓練,並落實執行。
評分標準:
訓練計畫之核心課程至少涵蓋衛生福利部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會的規定,即符合「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6.2所列之核心課程」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舉辦相關課程,第三年(含)以上泌尿科住院醫師應有一定之核心課程完訓證明。
等級1:不足 60% 住院醫師已完成核心課程訓練
等級2:60-69% 住院醫師已完成核心課程訓練
等級3:70-79% 住院醫師已完成核心課程訓練
等級4:80-89% 住院醫師已完成核心課程訓練
等級5:90%以上住院醫師已完成核心課程訓練
6.3
臨床訓練課程設計
(書面訓練課程計畫)課程設計確實反映學習目標、明確可行、以適當之各樣教學方法呈現落實執行、並具檢討改善機制。
評分標準:
等級1:訓練計畫缺乏明確性或可行性。
等級2:接近等級3但稍有不足。
等級3:課程設計確實反映學習目標、明確可行、以適當之各樣教學方法呈現落實執行。但缺乏檢討改善機制。
等級4:接近等級5但稍有不足。
等級5:課程設計確實反映學習目標、明確可行、以適當之各樣教學方法呈現落實執行、並具檢討改善機制,並具有改善事實或成效者。
6.4 & 6.5
臨床訓練項目與執行方式 (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一)(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需直接診療照顧、有延續及完整性的病人照顧責任、且此責任應隨住院醫師的年資而提昇。有案例討論會及病歷寫作的檢查。要有足夠的病人及病症:
訪談、查核病歷及學員評核結果,確認學員有延續及完整性的病人直接照顧訓練(不能只執行某部分照顧)、且該科規則進行考核,其結果呈現學員之能力與照護責任隨住院醫師年資而提昇。若該科無「有效評核」則此項不得高於等級3。
需至少具有四種泌尿科次專科領域訓練(泌尿腫瘤、攝護腺、結石、泌尿腹腔鏡、尿路動力學、婦女泌尿、小兒泌尿、腎臟移植及男性學等)。不滿四次專科者不得為訓練醫院(僅可為合作醫院)。
評分標準:
醫院需根據以下九大類手術製作統計表備查:
(1)泌尿道腫瘤根除性手術每月平均例
(2)經尿道攝護腺及膀胱腫瘤手術每月平均例
(3)尿路結石處置及手術 (URSL、PCNL、ESWL...等)每月平均例
(4)腹腔鏡手術每月平均例
(5)尿路動力學檢查每月平均人次(有影像檢查加分)
(6)婦女泌尿手術每月平均例(含婦女疝氣)
(7)腎臟移植每年平均例
(8)小兒泌尿相關手術(疝氣及陰囊水腫、尿道下裂、隱睪、膀胱輸尿管逆流手術...等)每月平均例
(9)男性學相關手術(不孕症、節育、精索靜脈曲張、陰莖彎曲、男性疝氣...等)每月平均例(包皮環切手術不列入)
評核 項目 |
第1項 泌尿道腫瘤根除性手術 (每月平均例) |
第2項 經尿道攝護腺及膀胱腫瘤手術 (每月平均例) |
第3項 尿路結石處置及手術(URSL、PCNL、ESWL..等) (每月平均例) |
第4項 腹腔鏡手術 (每月平均例) |
第5項 尿路動力學檢查(有影像檢查加分) (每月平均例) |
|
請填 例數/人次 |
一般: |
影像: |
||||
每例 得分 |
0.4 | 0.27 | 0.072 | 0.32 | 尿路動力學檢查每例0.011分,影像每例0.1分 | |
請填 分數 |
||||||
評核 項目 |
第6項 婦女泌尿手術 (含婦女疝氣、hydrodilatation、female pelvic surgery) (每月平均例) |
第7項 腎臟移植 (每年平均例) |
第8項 小兒泌尿相關手術(疝氣及陰囊水腫、尿道下裂、隱睪、膀胱輸尿管逆流手術...等) (每月平均例) |
第9項 男性學相關手術(vasectomy、varicocelectomy, penile, curvature, infertility,男性疝氣...等) (每月平均例) |
總分 (以100 分計,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 |
總分 (換算為16分)=左列分數*0.16 (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 |
請填 例數/人次 |
||||||
每例得分 | 0.45 | 0.15 | 0.27 | 0.18 | ||
請填 分數 |
以上9項評核項目加總分數,乘以0.16後分數:
等級1:0-未滿3分
等級2:3-未滿6分
等級3:6-未滿9分
等級4:9-未滿12分
等級5:12-16分
(二)需有受訓紀錄,如:外科系住院醫師應有手術案例紀錄(surgical log)或內科系住院醫師之學習護照:紀錄內容含時數或次數、內容。主訓練醫院之受訓時間應達總訓練時間 50%以上;合作訓練醫院應遵守主訓練計畫核定之準則,實質進行訓練並有專人負責。** 受訓記錄評分可參考6.3(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評分標準
等級1:手術案例紀錄(surgical log)之記錄凌亂或無法提供。
等級2:手術案例紀錄(surgical log)未能依層級區分不同呈現訓練內容之差異,且受評對象記錄未涵蓋超過四次專科。
等級3:手術案例紀錄(surgical log)未能依層級區分不同呈現訓練內容之差異,但記錄詳實。
等級4:手術案例紀錄(surgical log)依層級區分不同訓練內容但記錄稍缺完整。。
等級5:手術案例紀錄(surgical log)依層級區分不同訓練內容且記錄詳實完整。
(三)教學品質:(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評分標準:
等級1:不及50%完整度呈現下列訓練活動之教學品質,除了講解外,分別涵蓋實作的示範/修改/回饋/考核/檢討教學成效:
□病歷寫作訓練□病房照護訓練□門診訓練□急診及重症加護訓練□會診訓練□醫學模擬訓練。
等級2:50-64%完整度呈現下列訓練活動之教學品質,除了講解外,分別涵蓋實作的示範/修改/回饋/考核/檢討教學成效:
□病歷寫作訓練□病房照護訓練□門診訓練□急診及重症加護訓練□會診訓練□醫學模擬訓練。
等級3:65-79%完整度呈現下列訓練活動之教學品質,除了講解外,分別涵蓋實作的示範/修改/回饋/考核/檢討教學成效:
□病歷寫作訓練□病房照護訓練□門診訓練□急診及重症加護訓練□會診訓練□醫學模擬訓練。
等級4:80-89%完整呈現下列訓練活動之教學品質,除了講解外,分別涵蓋實作的示範/修改/回饋/考核/檢討教學成效:
□病歷寫作訓練□病房照護訓練□門診訓練□急診及重症加護訓練□會診訓練□醫學模擬訓練。
等級5:90%以上完整呈現下列訓練活動之教學品質,等級5之優良表現指除了講解外,分別涵蓋實作的示範/修改/回饋/考核/檢討教學成效,且記錄詳實完整:
□病歷寫作訓練□病房照護訓練□門診訓練□急診及重症加護訓練□會診訓練□醫學模擬訓練。
7.學術活動
7學術活動
7.1
科內學術活動
(一)學術教育活動包括:晨會、臨床個案討論會、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迴診、醫學
雜誌討論會或研究討論會;專題演講及核心課程教學。
(二)提供足夠之科內學術活動。培育住院醫師除了有專業知識技術外,並有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表達的能力。
(三)住院醫師需有特定的時間參與學術研究活動,教師須協助住院醫師發展研究計畫,指導分析研究結果。有獎勵參加學術活動之機制,如:參加醫學會、學術研究(包括發展及申請研究計畫,在學會發表研究結果,並在醫學雜誌發表論文)。提供住院醫師參與基礎研究的機會,並教育住院醫師完整的研究過程(從原理、設計、進行、分析到報告)。(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評分標準:
由會議記錄、訪談看出教師與學員參與下列教育學術活動,有會議記錄,規則進行的頻率超過門檻。包括:晨會(2/週)、臨床個案討論會(1/週)、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1/月)、迴診(1/週)、醫學雜誌討論會(1/月)或研究討論會(1/月);專題演講(1/月)或核心課程教學(1/月)。
等級1:會議頻率低於門檻之80%。
等級2:會議頻率達規範之 80%以上。
等級3:符合會議頻率之基本規範且有紀錄可查。
等級4:學術活動中培育學員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能力者,例如:提供充分的機會由學員報告、進行PBL/TBL、小組討論、反思/觀察與回饋等。
等級5:符合等級4,且下列3方面均需具備:(1)對於研究過程(從原理、設計、執行、分析到發表),參加過教育訓練;(2)院/科提供機會讓住院醫師第三年以後實際參與過研究之進行。(3)院/科有獎勵參加學術活動之機制,如:參加醫學會、或學術研究。
7.2
跨專科及跨領域之教育
除了講堂/討論室/模擬訓練場所中的教育活動外,須有工作中的實作訓練
評分標準:
等級1:跨專科跨領域學習頻率低於「泌尿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基準」7.2所列項目門檻之80%。
等級2:跨專科跨領域學習頻率達規範之80%以上。
等級3:參加院內層級跨專科跨領域會議學習,或參與病房級跨專科跨領域討論學習之實際作業,且有紀錄可查。
等級4:跨領域教育除了在講堂/討論室/模擬訓練場所中(IPE)進行外,須有工作中的實作訓練(IPP),查核IPE的進行頻率、學員參與率、跨團隊會議記錄。
等級5:符合等級4,且有檢討及改善機制。。
7.3
專業倫理、醫病溝通、實證醫學、感染控制等及其它醫療品質相關學習課程
除了講堂/討論室/模擬訓練場所中的教育活動外,須有工作中的實作訓練
評分標準:
等級1:教育頻率低於門檻之80%。
等級2:教育頻率達規範之80%以上。
等級3:符合教育之基本規範且有紀錄可查。
等級4:倫理/醫療人文及專業素養教育除了在講堂/討論室/模擬訓練場所中進行外,須在工作中教導學員解決醫療倫理難題、有倫理專家照會機制。
等級5:符合等級4,且第二年(含)住院醫師以下有倫理案例反思報告。
8.專科醫師訓練特定教學資源
8專科醫師訓練特定教學資源
8.1
臨床訓練環境
適宜之門診、急診、病房區、討論室、座位、值班室等六項之教育空間與設施。
(一) 門診訓練場所:
需提供良好的門診訓練場所,設施及設備、門診人次,符合下列三項:
1.泌尿科門診每月800人次以上。
2.備有泌尿系統超音波檢查。
3.尿路動力學檢查。
(二) 手術訓練場所:
提供良好的手術訓練場所,並兼顧學習便利性、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1.一般標準手術室。
2.膀胱鏡、輸尿管鏡、腎臟鏡器械。。
3. X光透視設備。
4.體外震波碎石機:
(1)需有完整治療記錄:每月病例數、一個月內再治療比例及輔助治療病例數。
(2)需有定期保養記錄及專任技術員。
5.腹腔鏡手術。
(三) 住診訓練場所:
病房環境及設備兼顧病人收治與住院醫師教學需要。且平均每日住院病人數5床以上。
(四) 急診訓練場所:
提供良好的急診訓練場所、CPR訓練、急診手術之經驗、及急診之處理記錄。有泌尿科主治醫師指導,並有紀錄備查。
(五) 教學用門診(1間),£應相連,£應有設施
(六)急診有就近之教學區,ER應有設施CT scan;一般病房(未限定 床);ICU病房(未限定床)
(七) 個人座位專用;置物櫃專用且可上鎖、值班室鄰近工作區(不可跨棟)
(八) 晨會有專用討論室,全院共(1間)會議室足供其他會議/教學之用
評分標準:
等級1:未達等級2之標準
等級2:90%項目符合,且每月之每日平均住院人數1-4床
等級3:90%項目均符合,且每月之每日平均住院人數5-14床
等級4:90%項目符合,且每月之每日平均住院人數15-24床 (含) 以上
等級5:所有項目均符合,且每月之每日平均住院人數25床 (含) 以上
8.2
教材及教學設備
教材室、圖書館、臨床技能訓練室、研究室之空間、設施與網路資訊配備。
(一) 教材室可幫師生製作海報/影音教材
(二) 每年醫院或科內均有編列圖書 (含雜誌與電子資源)採購預算。
(三) 有網路資訊設備;可查詢醫學資料(含e-learning)
(四) 有臨床技術訓練設施,有擬真訓練機會(不一定自備高擬真設施)
(五) 研究室設施有利於研究進行、研究人員有座位
評分標準:
等級1:上列5項有1項符合。
等級2:上列5項有2項符合。
等級3:上列5項有3項符合。
等級4:上列5項有4項符合。
等級5:上列所有項目均符合。
9.評估
9評估
9.1
住院醫師評估
l 有多元評量方式,並落實執行。
l 主持人及教師至少每半年評估一次住院醫師的六大核心能力(病人照顧、醫學知識、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專業素養以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評估及步驟要標準化及公平。
l 定時和住院醫師討論他們的評估結果,並允許他們查閱自己的評估資料。
l 以住院醫師的評估的結果判定其責任及年資晉升。
l 所有評估紀錄須要書面保存檔案,以便將來認定委員會視察
l 住院醫師訓練完成時,主持人及教師須有書面的評估總結,並且判定他們的獨立執業能力,並證明之。
評分標準:
六項要求完全達到為等級5。多元評量方式指兩種以上的評量工具,從資料審查及師生訪談中可以看出評量的落實執行。學員的評量結果必須公正、可靠、完訓證書足資證明具專科醫師之獨立職業能力,並使學員與公眾信服。
等級1:有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未確實執行;每年有六大核心能力的考核評估記錄及蓋章但不完整。
等級2:有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並確實執行;每年有六大核心能力的考核評估記錄及簽名或蓋章。
等級3:有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並確實執行;每半年有六大核心能力的考核評估記錄及簽名。
等級4:有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並確實執行;每半年有六大核心能力的考核評估記錄及雙項回饋記錄及簽名。
等級5:有住院醫師學習訓練手冊並確實執行;每半年有2次以上六大核心能力的考核評估記錄及雙項回饋記錄及簽名。導師或主持人每年有評估總結並決定住院醫師的年資晉升事宜及改善或輔導計畫。
9.2
教師評估 (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有多元評量,包括:住院醫師對教師之書面評估,教師受訓、投入教育的時間等,由訓練計畫主持人作統整後和教師討論,並作紀錄。
評分標準:
有多元評量,反映教師的多元角色、並落實執行,包括:(1)住院醫師對教師之書面評估。(2)教師受訓、投入教育的時間及努力等定期由訓練計畫主持人作統整後和教師討論、更求進步。並作紀錄保存檔案,以便將來認定委員會視察。(3)教師之評量估結果應呈現在獎勵或年度考核、教職晉升中。(4)教師的評量有效地反映教師的各樣角色及教學的貢獻,且評量結果應反映在獎勵或年度考核、教職晉升等。
等級1:1項符合
等級2:2項符合
等級3:3項符合
等級4:4項符合
等級5:4項符合且有改善或輔導計畫
9.3
訓練計畫評估 (未收訓住院醫師,本項免評)
l 對訓練計畫定期有系統的評估,尤其是課程施行成效及住院醫師的教育目標是否達成。
l 完成訓練的住院醫師過去5年專科醫師考試通過率。
評分標準:
需呈現評估計畫的系統性機制,能說明目前的施行成效,以及解決目前問題的策略(特別是對前次評鑑的要求改善問題),呈現持續性改善是此評鑑的重點。
等級1:合格率不及50%
等級2:合格率50%以上
等級3:合格率60%以上
等級4:合格率80%以上
等級5: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