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ological Science, a publication of Taiw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is a peer-reviewed print + online Bimonthly journal

 
Dear 各位會員大家好~

學會雜誌《Urological Science》最新 32-1期已經出刊啦!🎉
👉32-1期線上全本請點我!
歡迎大家多加參閱利用唷~~
😘

20212月份的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雜誌充滿不一樣的開端!
在這一期有趣的論文文章中,來自美國Michael B. Chancellor及其團隊報告了一個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並套用隨機森林分類(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的方式, 建立一個使用三種能於室溫環境下維持的指標性尿激素蛋白(包括: GRO, IL-6, IL-8) 建立的運算模型, 透過這個由機器學習建立的模型可以區分間質性膀胱炎與對照組, 開啟了間質性膀胱炎診斷工具的新窗口,實在值得大家拜讀一番![1]
圖1.jpg
 

https://www.e-urol-sci.com/text.asp?2021/32/1/2/312431
圖一、(a), (b), (c)分別為三種尿激素蛋白的量顯示在非Hunner's 潰瘍 間質性膀胱炎無法和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但是透過機器學習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用做預測方式來鑑別間質性膀 胱炎與對照組(參考(d),(e))

另外,來自紐西蘭的心理學博士Jaimie F Veale也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獻回顧分析文章, 回溯分析了過去自1960年以來的文獻共282位曾接受性別矯正 手術的性別發展差異 (differences of sex development, DSD)的病人, 使用迴歸分析後發現這些因為接受過性別矯正手術的病患中, 被矯正為女性的病患遠較被矯正為男性的病患,發生「 成人分配性別不安」(adult assigned gender incongruence)的比例更高, 想進一步了解心理學專家怎麼解讀這樣的結果嗎?! 趕快來拜讀這一期地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雜誌吧![2]
table 1.jpg
 
https://www.e-urol-sci.com/text.asp?2021/32/1/9/312434
表格一、回歸分析顯示被矯正為女性有更高的風險發生成人分配性別不安

本期論文中另一個大亮點:來自台中童綜合醫院的手術團隊發表非常創新的手術方式,透過在手術中使用膀胱鏡方式於攝護腺注射靛氰綠染料(indocyanine green, ICG),可以非常清楚顯影兩側的骨盆腔淋巴結, 透過螢光顯影的定位可以有效協助於達文西手術中進行骨盆腔淋巴結 廓清手術,對於手術的淋巴結清除數量有顯著提升, 此顯影成果遠比術中直接經皮注射於攝護腺上效果來得好, 對這個手術方式或手術團隊的成果發表有興趣的話, 趕快打開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雜誌拜讀一下吧![3]
圖2.jpg
 
https://www.e-urol-sci.com/text.asp?2021/32/1/27/312437
圖二、使用ICG注射後於骨盆腔淋巴結廓清手術中清楚顯影的左側(a)及右側(b)骨盆腔淋巴結。

來自輔仁大學吳宜娜博士與江漢聲校長的實驗室團隊,也於本期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性神經的老鼠模型研究,證實攝護腺全切除手術要保留海綿狀神經(cavernous nerve)的困難度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在剝離攝護腺組織過程的輕度拉扯都可能造成神經的撕裂而永久性的損傷;團隊也驗證僅使用外力壓扁海綿性神經的老鼠模型與實際情況仍有偏差,夾扁海綿性神經的神經損傷仍可進行髓鞘再生(remyelination)自我修復,而性神經保留攝護腺全切除的術後神經損傷更為嚴重,甚至幾乎無法進行髓鞘再生。吳宜娜博士的老鼠模型其實開啟了對於研究攝護腺術後的性神經再生,是一個重要的關卡,趕快打開文章來拜讀吧![4]

圖3.jpg
 
https://www.e-urol-sci.com/text.asp?2021/32/1/34/312446
圖三、電子顯微鏡顯示雙側海綿性神經擠壓()和前列腺保留術後 性神經()相對於對照組(有明顯的神經損傷, 甚至前列腺保留術後性神經()的神經損傷連髓鞘再生幾乎都無法 進行。


Follow us on Facebook  eschool ESCHOOL Youtube頻道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