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邀請信

FB LINE

各位會員好~

學會雜誌《Urological Science》 36(3)期已於日前上線,立即瀏覽 完整內容請點此處! 隨函附上近年出刊的文章分類,歡迎您能多加參閱引用!

--------------------------------------------------------------------------------------------------

Call For Papers

Urological Science徵求優質稿件,敬請註冊並登入新版投稿系統: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ursc 

--------------------------------------------------------------------------------------------------

《Urological Science》 35 (3)期精選文章

撰文: 戴逸昇醫師 (輔大醫院 泌尿科)

本期泌尿科醫學會雜誌,包含六篇原創文章和兩篇文獻回顧整理。範圍廣泛,涵蓋腎臟移植、泌尿腫瘤、小兒泌尿和女性排尿障礙。

印尼的研究團隊回朔資料庫研究成人腎臟移植術後,發生移植功能延遲define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 的風險。結果顯示男性受贈者發生 DGF 的風險比女性高出 19%,而接受來自男性捐贈者腎臟的移植,風險則高出 30%。同樣地,DGF 病例中的受贈者與捐贈者,其平均年齡與 BMI 皆顯著高於移植功能立即恢復(immediate graft function, IGF)的群體。 研究結果一致顯示,年齡較長、男性以及BMI較高是導致 DGF 的關鍵風險因子。這些風險因子不僅適用於腎臟受贈者,也同樣適用於捐贈者。結論強烈建議應將這些基本特徵納考量,以利改善移植成效及優化器官分配。

花蓮慈濟團隊敘述性回顧探討女性排尿障礙的病生理學、診斷及治療策略。女性下泌尿道症狀包含多種潛在功能障礙,且臨床症狀高度重疊,單靠症狀無法精確診斷。錄影尿路動力學檢查(VUDS)是鑑別診斷的關鍵工具,正確診斷才能帶來個人化精準的治療。本篇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又巨細靡遺,絕對值得細細品味。

兒童發生泌尿道感染或結石,結構或代謝異常是不可忽視的成因。除了矯治疾病,預防復發也是相當重要的角色。新店慈濟團隊回顧10年的研究,探討嬰兒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長期預後。在本研究的中,高達7成的患者最初的膀胱輸尿管逆流(VUR)獲得了自發性緩解。研究結論特別強調盡早治療Bladder bowel dysfunction,VUR反而並非復發性感染的顯著風險因素。

來自伊朗Basiri 等人的隨機臨床試驗比較了檸檬酸鉀粉包新劑型與傳統溶液劑型在兒科腎結石患者中的療效和耐受性。兩種劑型在改善體液電解質和減少結石大小方面療效相當。然而粉包劑型在耐受性和攜帶性方面顯著更佳。埃及的團隊分享小兒腹腔鏡pyeloplasty的經驗,改良式的順行性支架置入技術,可以簡化手術的困難度。

泌尿腫瘤當然不會缺席。中國醫藥大學分析少見的案例:患者同步發生腎細胞癌 (RCC)與攝護腺癌 (PC)的臨床預後。同步發生的RCC和PC對照異時(metachronous)組,總體存活率(OS)較差(平均OS,同步組:112.4個月,異時組:164個月,P = 0.041)。同步組患者出現高風險PC和晚期RCC的發生率較高。此外,RCC之後診斷出PC的發生率(43.3%)高於PC之後診斷出RCC(10%)。

成大研究評估了上泌尿道上皮癌(UTUC)患者接受腎輸尿管全切除術(RNU)後脾臟體積變化(ΔSV)對預後的影響。發現術後兩年內脾臟體ΔSV> 10% 是預測較差總體存活率(OS)和癌症特異性存活率(CSS)的獨立預後因子。ΔSV > 10%的患者,疾病進展的發生率高達53%。

最後是奇美及新光團隊聯合評估根除性攝護腺切除(RARP)術後,提早進行膀胱造影及導管拔除的臨床成果。術後第3天或之前進行早期膀胱造影(cystography)可顯著縮短導管留置時間(3天 vs 6天)和住院時間(4天 vs 7天)。儘管尿液滲漏率相似,但早期拔除組的急性尿滯留(AUR)和導管再置入率顯著較高。曾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TURP)合併膀胱頸重建或是術中失血量較高的患者,術後尿液滲漏的風險較高。

歡迎會員線上閱讀全文,並繼續支持Urological Science

Follow us on Facebook 加入TUA社群 僅限TUA會員加入 eschool ESCHOOL Youtube頻道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